1950年25日上午11点,毛岸英同志在“联合国军”轰炸机的汽油弹爆炸中不幸牺牲。
消息传到中央军委时,所有人的心情都非常沉痛。
毛主席却强忍着悲伤表示,战争总会有牺牲,不能因为牺牲的是他的儿子就特殊对待。
毛岸英的牺牲点燃了全国军民的愤怒,志愿军在战场上展开了更加激烈的反击,最终迫使美国走上了谈判桌。
投掷炸弹的南非飞行员,后来在1951年获得了安慰奖。他们的结局又是怎样呢?
杨开慧是杨昌济的女儿,她全心全意支持毛泽东的事业,成为他的亲密伴侣和革命伉俪。
1923年底,毛泽东离开长沙,写了一首词《贺新郎》表达对杨开慧的深情。这首词表达了他们之间的默契和心心相印。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再次告别杨开慧和三个孩子,前往井冈山,从此失去了联系。后来得知杨开慧被敌人杀害的消息。
1930年,杨开慧和长子毛岸英被捕入狱。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杨开慧坚决表示愿意为革命献身。
杨开慧牺牲时年仅29岁。毛岸英被组织营救出来后,告诉毛泽民杨开慧被敌人杀害的消息,毛泽民悲痛流泪。为了三个孩子的安全,杨家人将他们送到上海,他们在幼儿园读书,后来不得不流浪街头。
据传,毛岸龙不幸夭折,毛岸英和毛岸青在上海经历了艰苦的生活,包括翻垃圾桶、露宿公园和卖报纸。
直到1936年,毛岸英和毛岸青被组织找到并送往苏联避难,他们在那里过上了安静的读书生活。在1930年,毛泽东从报纸上得知杨开慧被杀的消息,深感悲痛,并说出了“开慧之死,百身莫赎”的悲愤之词。
杨开慧对毛泽东的思念在她1928年写的一首诗《偶感》中得到体现,其中表达了她对毛泽东脚伤的关心。这首诗是在1982年修缮杨开慧故居时发现的,但毛泽东已经过世多年,无缘目睹这些文字。
新中国成立后,杨开慧的同窗好友李淑一写信给毛主席,表达了对杨开慧的思念之情。这封信触动了毛泽东对已故妻子的深深感情,他创作了一首名为《蝶恋花·答李淑一》的诗词。诗中提到“我失骄杨君失柳”,将杨开慧比作骄傲的杨柳,显示了毛泽东对她的自豪和尊敬。
据毛岸青回忆,有一次他让父亲重新写《蝶恋花》,毛泽东写下了“我失杨花”四个字。毛岸英提醒他:“爸爸,你写错了吧?不是骄杨吗?”
毛泽东泪流满面地回答:“岸青,杨花也很贴切。”这表明在毛泽东心中,他的爱妻杨开慧一直是一朵珍贵的“杨花”,只是他一直将这份感情深深埋藏在心中。
毛岸英在苏联期间,毛泽东非常想念他,经常给他和毛岸青寄信,附上照片和李讷的画作。在每封信中,毛泽东表达了对孩子们的喜爱和期盼,希望他们快乐成长并不断进步。
尽管父子相隔千山万水,但毛泽东每天从百忙中抽出时间写信,表达了伟大的父爱。1945年底,毛泽东身体不好,可能是积劳成疾,延安的中医无法治愈,一些同志建议苏联派医生前来。
当天,毛泽东正在家养病,苏联来电说派了医生,而且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也在同行。毛泽东听到这句话后,立刻从床上坐起来,让警卫准备车辆,即使身体不适也要亲自去机场接儿子。
飞机抵达延安时,毛岸英穿着苏联陆军上尉的军装走下飞机,已经十多年没有见到儿子的毛泽东悄然落泪,他上前紧紧拥抱毛岸英,说道:“你都长这么高了!我的岸英啊!”毛岸英回到延安后,毛泽东的病情出现了明显好转,正如毛泽东所说的,这是“思念的疾病”。
父子俩多年不见,坐在一起彻夜长谈。毛泽东很快发现毛岸英身上存在一些小问题。他长期在苏联生活,吃洋墨水,喝牛奶,穿得干净整洁,每当外出时都引起无数人的围观。毛泽东认真地向毛岸英表达了他的愿望:“岸英啊,爸爸有一个请求,我不知道你对此有何想法。”
毛泽东非常含蓄地说:“你在苏联大学学习,还参加了苏联卫国战争,但你对中国的实际情况了解还不够,应该补一补课。”
毛岸英是个聪明的孩子,虽然低着头一言不发,但早已明白了爸爸的意思。第二天,毛岸英脱下军装,背着行李来到模范村吴家枣园,与农民一起下地劳动,同吃同住同劳动。
毛泽东得知后,满意地笑了。
周恩来看到这一幕,曾对毛主席说:“主席啊,你对岸英是不是太严格了?他从小受的委屈已经够多了。”
毛主席回答道:“谁让他是我的孩子呢。”
1946年下半年,胡宗南进攻延安,局势紧张,毛岸英回到延安向父亲汇报学习成果。
当毛泽东看到儿子的皮肤黝黑,手上起了老茧,外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时,他心疼地说:“岸英,你的学习成果不错啊。”为了继续发扬这份劲头,毛泽东让毛岸英参加土地改革,并继续接受锻炼,而毛岸英则乐此不疲。
后来,毛岸英与刘思齐结婚了。毛岸英曾多次问刘思齐:“你觉得我作为毛泽东的儿子合格吗?”
刘思齐毫不犹豫地回答:“合格,当然合格。”在她眼中,毛岸英是毛主席的好儿子,也是她的好丈夫。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毛岸英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军,随彭德怀将军赴朝鲜前线。
毛岸英决定参军时,彭老总曾劝他不要离开,建议他多陪陪毛主席。但毛岸英却找到了毛主席,代他向彭老总求情。
毛主席深知儿子的决断性格,对彭老总说:“这个孩子已经做出了决定,谁也无法改变,就让岸英去吧。”
1950年11月20日上午7时左右,毛岸英与战友高瑞欣一同整理作战文件时,突然响起刺耳的警报声,彭老总命令大家撤往防空洞。
没过多久,美军飞机离开了,大家以为他们只是在侦查情况,松了一口气。
11时左右,四架敌机再度出现并在大榆洞上空盘旋。毛岸英和高瑞欣随部队撤离,但他突然想起有一份重要文件没有带出来。
敌机开始轰炸时,毛岸英心急如焚,担心文件会被摧毁。理智告诉他,此刻不能轻举妄动,否则是自寻死路。
轰炸声停止后,他立即请示上级获取机密文件,但上级因外部安全情况不明,拒绝了请求。毛岸英坚信文件至关重要,与高瑞欣一同前往。
二人刚赶到司令部准备取文件,就突然遭遇了百余颗凝固汽油弹的袭击。司令部瞬间成为火海,毛岸英和高瑞欣无法脱身,最终壮烈牺牲。
外面爆炸声震耳欲聋,防空洞的战友们倍感担忧。警报解除后,彭老总和战士们匆匆返回司令部,却看到了两位英勇烈士的遗体。
彭老总目睹这一幕,悲痛万分,内心十分愧疚。当天下午,他亲自前往电报台,表示将此事上报军委。彭老总坐在那里,心情极为沉重,一个小时后,他写下了100余字的报告,送至北京中央军委。
原本,彭老总打算将电报直接交给毛主席,但由于毛主席当时身体状况欠佳,此事被推迟了一个月。
毛主席拿到电报后,默默阅读了几十个字,他的眼泪不停打转,头也越垂越低。
良久之后,毛主席面无表情地抬起头,说:“战争嘛,总会有牺牲的,即便是我儿子也是如此。”
战争胜利后,毛岸英烈士与其他牺牲的烈士们长眠在朝鲜的土地上。
美国政府最初对毛主席让自己的儿子上战场的消息表示怀疑,直到从中国报纸上得知这个消息后,他们进行了战后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实施这次空袭任务的飞行员来自南非,他们分别是奥登达尔、里克特和利帕夫斯基。
经过详细的调查,初步确认利帕夫斯基是害死毛岸英的凶手。
当时美国以及其他西方国家参与了朝鲜战争,而南非为了争取美国的支持而自愿派兵。
由于南非当时正经历经济困难,因此他们自愿承担了这个危险的任务。这并不意味着美国的士兵不愿意承担这个任务,而是因为当时的情况下,南非主动提出派遣飞行员。
南非军队在朝鲜战争中的人数虽然较少,但其武器和战斗力并不容小觑。他们派遣了两支飞行队与美国一起参战,这也是南非飞行员成为涉嫌杀害毛岸英的原因之一。在这几名飞行员中,据称利帕夫斯基是最可恶的一人。
在完成第一次轰炸任务后,整个飞行小队原本计划离开。作为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飞行员,利帕夫斯基指挥整个小队进行了一场所谓的“引蛇出洞”行动。
他们在不远处盘旋等待,当我军以为他们已经离开、放松警惕时,再次冲出来进行第二次袭击。据称,正是在利帕夫斯基精心策划下,毛岸英同志不幸壮烈殉国。
关于战争结束后这三名飞行员的下落,有报道称他们的境况相当凄惨。
李帕夫斯基在战争结束后回国并在一家航空公司找到了工作。
由于他对黑人持有歧视态度,对黑人运动的兴起感到不满,他经常在公众场合发表侮辱黑人的言论,这导致公司领导对他进行了多次处罚。
李帕夫斯基并没有改变他的态度。在一次飞行任务中,他依然对一名黑人乘客表现出不礼貌的行为,这最终引发了激烈的冲突。
在黑人运动兴盛的时期,这种情况发生可以预见他将面临的结局。不久之后,李帕夫斯基被黑人乘客告上法庭并败诉。由于舆论问题,公司直接解雇了他。
这起事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因此在随后的日子里,几乎没有任何公司敢雇佣他。失业的李帕夫斯基很快陷入贫困,成为了一名流浪乞丐。最终,在一个寒风凛冽的夜晚,这个杀害了毛岸英同志并对黑人持有严重歧视态度的白人,在街头的一个角落悲惨地冻死了。
另一名参加了轰炸任务的飞行员名叫李克特。战争结束后,他也找到了一份驾驶员的工作,在一家航空公司工作。与李帕夫斯基相比,李克特没有选择得罪黑人,因此他的生活相对顺利。
但不幸降临在他身上。在后来的一次飞行任务中,由于操作失误,李克特导致飞机偏离轨道并失去控制,最终导致飞机爆炸,所有人员,包括李克特本人,都遇难了,尸骨无存。
最后一位飞行员奥登达尔的命运更加不幸。尽管其他两名飞行员至少在战争结束后活着回国并过上了安静的生活,但奥登达尔没有能够活着离开战场。
在1951年的某一天,奥登达尔完成了任务,按照惯例返回基地。我军早已得知他的行踪,在他必经之路上设下了埋伏。
在战斗中,奥登达尔驾驶的战机的机翼被我军击中,导致飞机失去控制并迅速坠毁,奥登达尔也在这场战斗中不幸身亡。我们终于为毛岸英同志报了仇。
令人可笑的是,奥登达尔遵循南非的命令,跨越千万里来到一个与他无关的国家,对这里的军民发动了残酷的攻击。在他死后,他的国家南非并没有给予他应有的荣誉。当时,所有在前线奋战的南非战士,除了国家口头上的安慰奖之外,没有得到任何实质性的回报。
这三位飞行员中,两人的尸骨无法找到,而另一人则冻死在街头。这样的结局或许与他们过去所做的恶行相符。
无论他们经历了多少次死亡,我们的毛岸英同志和在朝鲜战场上牺牲的无数前辈烈士们都无法回来了。因此,我们应该怀着敬畏之心,感激每一位先烈的奉献和牺牲。
在毛岸英烈士短暂的28年人生中,他经历了许多同龄人所未曾经历的苦难和流离失所。
他是一位杰出的战士,值得后代子孙们深深怀念和哀悼。
他的遗体与其他烈士一同安葬在朝鲜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接受着朝鲜人民和全世界人民的敬仰和祭拜。
发布时间:2024-03-22 12:06:53(谢谢观看!)